林秀娥个人简介 林秀娥,九年级历史集备组长,一级教师,历史学本科毕业。兼任仙游县林金水名师工作室成员、仙游县初中历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教学专业领域她重视教学研究,积极进行实践总结,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主要获奖包括:2017 年 4 月,获仙游县 2016 年历史课件比赛三等奖;2017 年 12 月,获评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县级优课;2022 年 1 月,获莆田市中高考原创试题评选活动初中历史三等奖;2022 年 6 月,获中、高考试题评析征文评选活动初中组二等奖;2017 年,获仙游县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初中历史学科二等奖;2023 年,再获仙游县第六届赛事二等奖。2024 年指导学生李心怡、石林伊晨等,在仙游县初中历史寒假系列教学活动中,凭思维导图作品获三等奖。她积极参与县级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并撰写多篇论文;多次承担县级公开课,以思辨性教学设计获同行好评。
深耕历史教学 践行育人初心 —— 林秀娥老师先进事迹 林秀娥老师在仙游县初中历史教学一线,默默耕耘十七余载。作为九年级历史集备组长、一级教师,她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把心思放在课堂上,把精力用在学生身上,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不懈的教研热情,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区域教学的推动者。 一、扎根课堂:让历史课有温度更有深度 林秀娥老师的历史课堂,从不照本宣科。她总是想办法让学生 “钻” 进历史里:讲 “新航路” 时,她会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航海家、原住民和商人,讨论 “一条航线带来的不同命运”;教 “王安石变法” 时,她带着学生分析变法前后的财政数据,让大家理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改革困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她常说:“看历史不能非黑即白,就像看人不能只看一面。” 多年来,她坚持手写教案,每节课都要设计 3-5 个 “思维小关卡”—— 可能是一个矛盾的历史现象,也可能是一段有争议的人物评价。这种 “带着问题学历史” 的方式,让她所带班级的历史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更让学生们养成了 “遇事多琢磨” 的好习惯。 二、潜心教研:做教学路上的 “攀登者” 作为仙游县历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林秀娥老师始终相信 “教而不研则浅”。她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从课件制作到试题命制,从教学技能大赛到论文评选,总能看到她认真备赛的身影。2017 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县级以上奖项 10 余项,其中在莆田市中高考原创试题评选中获三等奖。 除了自己钻研,她还主持开展县级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为了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她积极参与市县各级各类听评课,整理了几十本教学案例。2024 年,她指导学生用这套方法制作的思维导图,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孩子们捧着奖状说:“原来学历史也能这么‘酷’!” 三、助力成长:甘当年轻教师的 “铺路石” 作为林金水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林秀娥老师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来听课,她提前把教案和课件整理好;有人请教教学难题,她哪怕加班到深夜也会认真解答。为了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她发起 “每周一研” 活动,带着大家一起磨课、评课,有时候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能讨论整整一个下午。 在她的指导下,多名年轻教师在县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一位教师感慨地说:“林老师就像我们的‘教学字典’,有她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此外,她还多次承担县级公开课,把自己摸索出的 “问题引导法”“史料分析法” 等教学技巧,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同行,带动全县历史教学水平共同提升。 四、教育情怀:用心做好每件 “小事” 在学生眼里,林老师是 “最有耐心的人”。每天早读前,她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学生聊聊昨天的作业、最近的烦恼;放学后,她常留在办公室,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知识点。有学生说:“林老师讲题时,就像拆毛线团一样,一点点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她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忱。虽然担任集备组长和教研工作后更忙了,但她坚持每学期听满 30 节课,认真记录听课笔记;每次批改作业,她都会在本子上写下一句鼓励的话。她说:“教育无小事,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用心做就能做出不普通的效果。” 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林秀娥老师就把 “教好历史,育好学生” 当成自己的目标。她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在课堂上播撒思辨的种子,在教研中攀登专业的高峰,在带教中传递教育的温暖。正如她常说的:“我没什么大本事,就是想把历史课上得有意思点,让学生记得久一点,想得深一点。” 这份对教育的赤诚与坚守,正是她最动人的 “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