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成长的乐园,是友谊的港湾,梦想的起航点。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持续做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2024年5月17日下午,仙游县人民检察院普法宣讲员郑志斌为七年级学生作主题为《学法懂法守法,远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讲座。 郑宣讲员从“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谈起,接着通过一段真实的案件视频引出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再围绕“校园欺凌的特征,欺凌行为有哪些、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遭遇校园暴力时如何应对”等几个方面向学生们普及防校园欺凌的知识。
讲座中,郑宣讲员通过播放一帧帧触目惊心的欺凌图片、一段段令人深恶痛绝的视频,详细解析了学生欺凌对受害者身心造成的长远影响,以及施暴者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他的专业阐述不仅让学生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强化了大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最后他呼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行动起来,既不要做校园欺凌的“旁观者”,也不要做“受害者”,更不能做“欺凌者”。 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通过双向的输入输出,郑宣讲员为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课。我校对防校园欺凌教育也将继续常抓不懈,形成联防联控机制,为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
附: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 行为欺凌:主要指以暴力手段对被侵害者的人身和财产进行侵害,它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等。 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行为。 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到严重程度的侵害行驶。如恐吓、侮辱、歧视、排斥等。
供稿:政教处 编辑:张进雄 责编:张益萍 审核:黄江闽 |